中油因應電動車時代來臨,祭出五項政策以圖轉型

中油目前一半以上的產值仍是從油品銷售來的,所以未來的轉型非常必要,必須結合高科技,實踐綠色低碳的目標。董事長戴謙舉出五大策略,要讓中油的轉型走向智能與共生。
創新就是要突破。中油是具有70多年歷史的公司,我們的傳統角色是配合政府政策、滿足油氣需求、穩定油氣價格,以及協助產業發展。我們的優勢就是有自有研發能力,包括探採研究所、煉製研究所,以及綠能科技研究所。最重要的就是遍及全台的加油站通路,將近2000站。
接下來我們會面臨很大的轉型挑戰。根據行政院「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」,油車將來慢慢都會沒有了。
全面電動化,中油的油要加去哪?
2030年,公務車與公車要全面電動化,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,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,中油的油要加到哪裡去?我們目前一半以上的產值是從油品銷售來的,所以未來的轉型非常必要,必須結合高科技,實踐綠色低碳的目標。
中油未來轉型的策略,第一個是結合高科技提高效率,第二是要實踐綠色低碳理念,做法是跨足電池研發業務,第三是在能源市場角色重新定位。
未來有幾個發展重點,包括在查德探勘原油,明年底就有油可以出來了,預估會有1300多萬桶。
第二,我們要研發電池,組團隊和日本的TDK一起開發電池技術,將來才不用完全依靠外商。在電動機車產業,充電站營運平台和能源管理系統,都有中油可以扮演的角色。
本來做汽車的人都不要考慮能源,只要有中油加油槍就好了,但是現在他們要想電池哪裡來?本來台灣的摩托車可以全部自己生產,但是他們生產電動機車,電池都控制在外商手上,這樣好嗎?Gogoro雖然它有自己的營運模式,但它還是要考慮電從哪裡來?
中油自有品牌電池現在已經開始規劃,預計2020年中可以發表販售,2021年希望可以導入中油自己研發的軟碳和鈦酸鋰。
第三,要組國家隊往外拓展,第一個是到印尼建立石化專區聚落,第二個是要組印度的團隊,去打國際賽,看重的是印度的人口紅利,都是2000億的投資。目前都已經聘請顧問公司進行初步評估。
中油要把上中下游帶出去,為什麼?因為石化產業是污染的產業,在台灣已經活不下去,前幾年五輕才關廠,這些對我的同仁應該都有很深刻的教育,同仁其實應該也都有共識,不走出去是不行的。
第四,就是要擴大天然氣的運用範疇。現在台灣面臨的挑戰就是能源轉型,天然氣要提高到50%的挑戰。最近中油已經跟美國Cheniere公司簽了25年、250億美元的天然氣購氣合約。
第五,中油也要做綠能加油站,在兩個地方先做,一個在嘉義的信義路,一個在台南的前鋒路,兩個示範站,結合太陽光電、天然氣燃料電池系統和儲能,讓大家看到智慧綠能加油站的可能性。
當汽油汽機車要轉型成電動汽機車,除了廠商要開始煩惱之餘,相對的下游供應商也會需要轉型,最大影響就是屬於能源系統的轉換
而中油面對這種轉型情況,也已經事先考量
其中最佳的政策就是屬於第二點,自行研發、生產電池
從原本供應油的廠家變成供應電的廠家,一樣都是提供能源為主的公司
再者中油的營運據點也不少,而偏遠地區更是能提供送貨上府
只能說電動車真的是一種未來的趨勢,若不改變就只能等著淘汰
封面圖片擷取自:
中油官方網站
(https://web.cpc.com.tw/division/lb/news.aspx)
封面圖片&上述內文紅字擷取自:
天下雜誌中油董事長戴謙:迎接全面電動化,中油轉型是沒有選擇的
(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1148)